2020年02月01日
黄帝内经讲的是心,即使是在讲身体、讲五行、讲心肝脾肺肾,讲各种,但是起码,从读到的前三卷来看,心法对身体是非常重要的。
各位朋友,晚上好。
行深在这里分享一下读黄帝内经的体会。
首先祝愿,所有的朋友们和家人,以及所有的生命,都能够吉祥、平安、健康。
行深读黄帝内经,可能与大部分群内的朋友差不多,是第一次读。对中医,过去读过几本相关的书,但是也感觉到非常的不好理解,总觉得是隔着,另一个的世界里的学问。
今天读素问的前三卷。下午,读着读着就突然的有了一个体会。一直以为中医是调理身体的,经络、阴阳、体内不平衡,这么来调整。今天读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读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就在这里停顿了一下。“形与神俱”,作为开篇,上古天真论,第三句“上古之人,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讲了“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当时就感觉黄帝内经不仅仅是讲身体,中医不仅仅是讲身体,起码是讲“形与神”。神,又是什么呢?在古时候把不明白的很神奇的,或者有敬畏的,就会称作是神。所以“形与神俱”,我们起码在这里可以理解,形与神俱,除了“形”以外,感觉到有一些道理在影响着身体健康的,就把它称为是“神”。
接着再往下读,读到“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qiè)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读到这里,就更加地感受到,黄帝内经其实更多的是在讲心法,这读到的真人、至人、圣人、贤人,都是讲的心法。
再读。第二,素问之四气调神大论,也是一样的感受。“春三月,以始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里说的“以使志生”的志,是古人把心、现在说的心的活动,分为了五类,神秘莫测的、主宰的是神,剩下的魄、魂和意、志。按照解释,意是思考,志是记忆。如果有唯识学基础的,我们就可以把“志”治理解成是现行熏种子。 熏的种子进到心理活动,为今后的心理活动作为基础。所以“以使志生,生而勿杀,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有一些解释是说对生命不要乱杀,要给予不要抢夺,要赏不要罚。不仅是春天,这些事情一年四季都不应该做的。在这里,是讲以使志生,志生了以后,不要去消除它,不要去抹杀它,要让他成长起来,春天以使志生,是这样的。
夏天、夏三月,“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也是讲心。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也是心法。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也是在讲心,不只讲身体,而是讲心。所以读到这里,再一次地坚定了这样的一个体会。黄帝内经讲的是心,即使是在讲身体、讲五行、讲心肝脾肺肾,讲各种,但是起码,从读到的前三卷来看,心法对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大信老师曾经在本群讲过,身心不异,身和心本来就是一,没有差异,所以调心、调身、养身、先讲心。
接下来再来看今天的主题。【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苍天之气。气,在中医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听到过的一个普遍的词。所以苍天之气与人体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从前面看,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讲的气,是什么气呢?是讲的心。所以苍天之气是讲什么?清净之气。刚好跟下面连上。“清净则志意治”,人变得恬愉,这是在第一卷里面讲过的。恬愉,我们可以理解为,清净少欲、少嗜欲。“少嗜欲”,在第一卷里讲到,是眼耳鼻舌身所产生的种种的欲望,吃饭还有邪淫等等喝酒这一类的欲望。
少这种欲,则清静,清静则志意治。古人把心分了五类,神、魄、魂、意、志。清静则志意治,在记忆和思考上面能够得到安宁。这是清净则志意治。
顺之则阳气固。顺之,“之”是什么?苍天之气。苍天之气是什么?自然之气。自然之气又是什么呢?清净、无为。
进一步地说,虽有贼邪,弗能害也。贼邪在第一卷里面,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欲望是什么?还是心!我们讲清净则志意治,不要有这样的一些行为,贼邪的行为。
如果是清净,这句话很有意思,如果是清净,“虽有贼邪弗能害也”。阳气固以后虽有贼邪,不能害也。这在第一卷中,“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这里是同一个意思。
“虽有贼邪弗能害也”,这就引出来另外的一个话题,就是“苍天之气”和“清净”。清净,“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那么如何能够顺应苍天之气,能够“因时之序”、能够清净呢?尤其是在我们当下这样的一个时刻,每一个人面临着一种风险。在这个时候,如何能够因时之序,清净苍天之气。我这边把它理解成古人所谓的天道!没办法,我们来知其详,所以把它这样来说,好比是在中国的文化中一直有上天,老天爷。人们经常说老天你开眼,老天怎么不长眼。老天,因为我们知道冥冥之中知有道,有这样的一个规律,或者有这样一种力量在,但是又说不清楚,我们就把它称为苍天,或者叫苍天之气。
我们要遵循这样一种苍天之气,不妄劳作。不妄劳作,是在第一卷里面讲到的。归根到底,我们在想法上面,在当下,不要有妄劳作。妄劳作,更多的是,在心念上面起妄念。因为身心为一。妄劳作、妄念、妄思想,多了以后,身体也就会一样的劳累、出问题,阴阳不协调。
妄念这么一个说法,可能不太好理解,具体什么是妄念?我们在日常的心念活动中,哪一些、什么样的(念头)属于妄念呢?举一个例子。就当下来说,如果感觉到突然发烧了,一测体温有一些高,立刻就联想到我可能被感染了。接下来有可能会治愈,也有可能会与亲人说告别。如果是那样(说告别)的话,我的父母,他们会痛心;我的先生或者太太或者孩子他们会怎么样呢?等等,沿着这个想法就会一直地思下去、想下去,会想到很多,以至于就真的是仿佛掉进了一个深渊,看到都是黑洞洞的一片,感觉到身上也发凉,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的一些想法,这就是妄念。
那么不妄念,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我们可以有一个方向。测了体温发烧了,先回想一下,是否有可能接触到这样的一种传染源?或者说是否是着凉感冒。接下来该怎么办?去发热门诊,去医院检测一下。好,检测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可能是真的感染了;第二个可能没事情,只是一个普通的感冒发烧。如果是第一种情况,被感染了,好的,现在有这么多人,这么多医生,这么多好的条件,我们当下就安心接受治疗,承担所有的当下的这样的一个结果。如果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就回家,按照感冒来治疗。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始终都是清清楚楚地知道要做哪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去起妄想,想到要怎么样怎么样会怎么样?这样的一种状态,我们就可以说是清净的状态,是因时之序。当下这种条件,或者这样的一种情况,应该或者说是适应这种情况,而做出的一个选择。就是这样。所以这是一种清净的状态,是因时之序。
我有过一个经历,可以对照一下什么是妄念。有一次在出租车上,与司机聊天。他说他经常与太太吵架。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太太总是不同意他的观点,然后他们就吵。我说比如说?他说,比如说,他就不信专家说的沙漠化问题。他说沙漠,比如说从北往南,南面沙漠化,向南前进一米,那么北面是不是也应该往南走一米?也就是说,南面沙漠化了一米,北面就应该少了沙漠化一米。我说有道理。他说他太太就不同意,就跟他吵架,他也不同意她的观点,她也不同意他的观点。我就问他,是否研究过沙漠往南行一米北面就会少一米的问题,他说没有。我问他太太研究过吗?她也没有。我说,那你们是为了一个根本不知道对错、不知道真假、只是凭想象来的一件事情而争吵吗?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以为自己想的是正确的,其实不知道这是一个妄念,是很大的一个妄念。
所以在当下我们这样的一种状况,清净,不要起妄念,一切都因时之序,都按照当下的条件,来做好能做的事情。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与人近距离接触、能尽可能为当前疫情的防控,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如果不能做就呆在家里,不传染,不让自己成为传染源,也是在做贡献。
碰到任何问题都不起妄念,尽可能了解相关的影响要素,尽可能搞清楚再行动。
这就是今天,行深分享的“清净则志意治”,也是从黄帝内经读这一段,联想到的当下的清净的面貌。
祝愿所有的人吉祥、平安、健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