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意,认识我们的注意力

01 作意作意,是一个唯识名词,也是心所法之一。心所法,在之前已经做过说明,即是心所有的法,属于心所有的法,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各种心理活动,或者是想法、念头、心…

01 作意

作意,是一个唯识名词,也是心所法之一。心所法,在之前已经做过说明,即是心所有的法,属于心所有的法,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各种心理活动,或者是想法、念头、心念。

作意,可以从两个方面体会。

一,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注意或注意力。想看一个景物时,心就会去注意这个景物,然后眼睛会去看这个景物,耳朵会去听这个景物所发出的声音,比如鸟鸣、松涛、流水等等,鼻子也会参与其中嗅其味道,比如清新、花香、草青等,身体也会全方位感受温度、湿度、软硬等。这一系列的过程,即是心“注意到”这个景物,并产生了别。这是作意的作用,即先“注意到”“了别的对象或对境”,再了别这个对象或对境。再比如,心突然生起来一件往事,心也会“注意到”这件事,然后相关的种子也会生起现行,那件往事的细节也会联想出来。这也是作意的作用,把心引到这件住事上来。

二,令心警觉。在没有注意到一个对境,而这个对境呈现时,心也可以觉察到。比如,现在,正在专注地读这些文字,孩子突然哭了。心听到的那第一声哭,即是作意的警觉功能在起作用。心或者说心的了别功能,一直都在,即使是睡着了、昏阙了,心的了别功能都一直在。所以,我们在睡觉时也可以听到闹钟、可以被唤醒。

02 强作意

强作意,可以理解为力量强的作意。比如,不想读这些文字了,但又因为某个原因必须把这篇文章读完,这时候就必须有个力量强的作意。这个作意即可以称为强作意。再如,平时说话很随意,有时会出口伤人,也可以强作意来改变说话的方式。平时做事情很粗糙,经常磕磕碰碰的,也可以强作意来改变做事情的方式。平时有不如意会生气,也可以通过强作意来改变心智。平时遇到挫折就会归因于外在条件或他人,或者会懊恼自己,这也可以通过强作意来改变这种归因模式。

如何才能让作意的力量强起来呢?因素有很多,但关键是发心和愿力。

03 发心

发心,是指发“菩提心”。发心,类似于“理想”“信念”。现在常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初心”,也有类似的意思。

发菩提心,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发心自己证得无上智慧,即常说的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什么是证得呢?是指一定要经过践行,而体会到什么是无上智慧。就好像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一样。因为无上智慧,用语言来说,非常简单明了; 但要体会到,是不容易的;而要落实到生活工作的一言一行一念中,更是万分不易。因此是证得,而不是获得、赢得等等。这方面的发心可以简称为“自觉”发心,“自己要觉”或者“要觉自己”的发心。

二是要帮助其他的人,或者更广泛地说,是帮助一切有情众生,令其离所有的烦恼,离所有的苦难。也可以说,帮助其他的有情众生,证得无上智慧。这是“觉他”发心。

所以发心,是发菩提心,也可以称为“自觉觉他”发心。

04 愿力

愿力,是指誓愿力。可以理解为誓愿的力量,或者说这种力量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修行佛法,有“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原成。法门,是“方法”的意思。佛道,即是“菩提”“觉”“智慧”之意。四弘誓愿中,第一誓愿,是“觉他”之愿;后三誓愿,是“自觉”之愿。所以四弘誓愿,也可以说成是“觉他自觉”之愿。这样说,就与前面的发心相对应了。

本系列文章,由行深原创。欢迎转载分享。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是行深(http://gates.xin)
转载分享,愿所有人,没有烦恼,绝对快乐,从容优雅工作生活。
欢迎留言交流,同参共进。
行深

作者: 行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