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唯识妙法》之十三|作意,截断众流和发心

01 作意,强作意。作意,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注意或注意力。02 境界现前和截断众流。03 发心,是指发“菩提心”。发心,类似于“理想”“信念”。04 愿力,是“觉…

01 作意,强作意。作意,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注意或注意力。02 境界现前和截断众流。03 发心,是指发“菩提心”。发心,类似于“理想”“信念”。04 愿力,是“觉他自觉”之愿。

【说明】《唯识妙法》是苏军敬先生关于唯识的系列讲述,于2016年12月出版。末学依书中指引,在苏先生指导下,观察世界、体会唯识,初得其妙意。本系列文章,依书中章段次第,交流末学读书体会,助缘有缘读者践行“唯识妙法”。

【原文:第347第3段(下)】

在种子生现行的过程中,如果努力地提着觉照,看到了别正在进行,在这个时候可以提着觉照而进行“强作意”。通过发动强大的作意,形成强大的力量,进而形成“强做主”。“强做主”就是禅宗里经常提到的“截断众流”,就是“当下截断”。这个动作,这个“强做主”,或者“强作意”,或者“当下截断”,力量从哪里来?从之前的发心,之前的愿力而来。之前的发心,发心要斩断烦恼,发心要离苦得乐,这个发心会熏成种子。这样的发心所熏成的种子,在因缘成熟的时候就会自在地起作用。再往细里说,所说的“强做主”的力量的“强”,又是从哪里来呢?前面刚刚说过,“做主”是基于以前的发心,而力量的“强”呢?为什么境界现前的时候能够提得起来,能够有力量“做主”?“强做主”如果缺少了力量的“强”,即便有“做主”的种子,有“做主”的愿望,也是转不动,也是“强”不了。实际上,这个境界现前之时能够提起来“做主”的力量之“强”,还是源于之前的发心和愿力。这样的解释,不是简单地为了逻辑上的剖析,而是把力量之“强”单拎出来加以强调,强调是发心和愿力的重要。修行路上,境界现前,是否能够站得住,是否能够过关,最后取决于之前的发心,依赖于发心所形成的愿力。所以,是否有深广的大菩提发心,对于佛法修行者而言至关重要。

【读书笔记】

01 作意,强作意

作意,是一个唯识名词,也是心所法之一。心所法,在之前已经做过说明,即是心所有的法,属于心所有的法,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各种心理活动,或者是想法、念头、心念。

作意,可以从两个方面体会。

一,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注意或注意力。想看一个景物时,心就会去注意这个景物,然后眼睛会去看这个景物,耳朵会去听这个景物所发出的声音,比如鸟鸣、松涛、流水等等,鼻子也会参与其中嗅其味道,比如清新、花香、草青等,身体也会全方位感受温度、湿度、软硬等。这一系列的过程,即是心“注意到”这个景物,并产生了别。这是作意的作用,即先“注意到”“了别的对象或对境”,再了别这个对象或对境。再比如,心突然生起来一件往事,心也会“注意到”这件事,然后相关的种子也会生起现行,那件往事的细节也会联想出来。这也是作意的作用,把心引到这件住事上来。

二,令心警觉。在没有注意到一个对境,而这个对境呈现时,心也可以觉察到。比如,现在,正在专注地读这些文字,孩子突然哭了。心听到的那第一声哭,即是作意的警觉功能在起作用。心或者说心的了别功能,一直都在,即使是睡着了、昏阙了,心的了别功能都一直在。所以,我们在睡觉时也可以听到闹钟、可以被唤醒。

强作意,可以理解为力量强的作意。比如,不想读这些文字了,但又因为某个原因必须把这篇文章读完,这时候就必须有个力量强的作意。这个作意即可以称为强作意。再如,平时说话很随意,有时会出口伤人,也可以强作意来改变说话的方式。平时做事情很粗糙,经常磕磕碰碰的,也可以强作意来改变做事情的方式。平时有不如意会生气,也可以通过强作意来改变心智。平时遇到挫折就会归因于外在条件或他人,或者会懊恼自己,这也可以通过强作意来改变这种归因模式。

如何才能让作意的力量强起来呢?因素有很多,但关键是发心和愿力。什么是发心和愿力,将在下面说明。

02 什么是境界现前和截断众流?

境界现前,可以理解为了别的范围,比如眼睛了别到的全体可见或不可见的物体,耳朵了别到的可听见或不可听见的声音,乃至意识中所思所想的念头、观点、判断、想法等等。境界现前,可以理解为这些物体或声音或念头,在当下呈现。

在这里说到的境界现前,更多的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状况。比如突然听到一个惊喜的或悲伤的消息,突然看见的景象,突然想起一个想法,等等。说“突然”,是因为没有觉照。如果一切都在觉照之中,就不会的“突然”,也不会有“意料之外”。

什么是截断众流?众流,是指众多妄念流。心念,就像是汹涌的河流,所以称为流。

妄念,通常来说是指那些没有觉照到的心念。什么是没有觉照到的心念呢?比如,说话的时候,一不小心说出来一句话,就把人伤着了。驱动说出这些话的心念,就是妄念。再如,孩子一次考试没有考好,就对孩子吼,如果这样就会考不上好初中也就上不了好高中也就不可能考上好大学也就找不到好工作就会怎样怎样,这也是妄念。还有,给人一个建议,名为建议,其实是期待对方能完全按建议去做,这个期待也是妄念。再如,付出努力做了一件事情,就期待着得到肯定和赞许。这个期待和赞许也是一种妄念。等等等等。这些妄念,时时陪伴着我们,是一切烦恼不快乐的根源。

截断众流,可以理解为,当这些妄念正在像汹涌的洪流一样翻滚时,可以截断,让这些妄念的洪流刹时停歇、止息。

文中的“是否能够站得住,是否能够过关”中的“站得住”“过关”,也都是类似的意思。

03 什么是发心?

发心,是指发“菩提心”。发心,类似于“理想”“信念”。现在常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初心”,也有类似的意思。

发菩提心,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发心自己证得无上智慧,即常说的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什么是证得呢?是指一定要经过践行,而体会到什么是无上智慧。就好像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一样。因为无上智慧,用语言来说,非常简单明了; 但要体会到,是不容易的;而要落实到生活工作的一言一行一念中,更是万分不易。因此是证得,而不是获得、赢得等等。这方面的发心可以简称为“自觉”发心,“自己要觉”或者“要觉自己”的发心。

二是要帮助其他的人,或者更广泛地说,是帮助一切有情众生,令其离所有的烦恼,离所有的苦难。也可以说,帮助其他的有情众生,证得无上智慧。这是“觉他”发心。

所以发心,是发菩提心,也可以称为“自觉觉他”发心。

04 什么是愿力?

愿力,是指誓愿力。修行佛法,有“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原成。法门,是“方法”的意思。佛道,即是“菩提”“觉”“智慧”之意。四弘誓愿中,第一誓愿,是“觉他”之愿;后三誓愿,是“自觉”之愿。所以四弘誓愿,也可以说成是“觉他自觉”之愿。这样说,就与前面的发心相对应了。

《唯识妙法》读书笔记索引

本系列文章,由行深原创。欢迎转载分享。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是行深(http://gates.xin)
转载分享,愿所有人,没有烦恼,绝对快乐,从容优雅工作生活。
欢迎留言交流,同参共进。
行深

作者: 行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