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唯识妙法》之三 | 为什么需要佛法?

为什么要佛法?因为佛法可以让人彻底地达到绝对欢喜,达到大自在的状态。生命本然的向往是欢喜、是快乐。生命是要远离各种烦恼、苦恼,要远离各种热恼、各种逼迫。【说明】…

为什么要佛法?因为佛法可以让人彻底地达到绝对欢喜,达到大自在的状态。生命本然的向往是欢喜、是快乐。生命是要远离各种烦恼、苦恼,要远离各种热恼、各种逼迫。

【说明】《唯识妙法》是苏军敬先生关于唯识的系列讲述,于2016年12月出版。末学依书中指引,在苏先生指导下,观察世界、体会唯识,初得其妙意。本系列文章,依书中章段次第,交流末学读书体会,助缘有缘读者践行“唯识妙法”。

【原文:第341页第3段】

为什么要佛法?因为佛法可以让人彻底地达到绝对欢喜,达到大自在的状态。生命本然的向往是欢喜、是快乐。生命是要远离各种烦恼、苦恼,要远离各种热恼、各种逼迫。贪瞋痴慢疑,是各种烦恼的体现。这些烦恼是由于不明白真相而起妄想,妄想得不到实现,妄想与实际的呈现有落差而产生失落感,或者体会到被逼迫。有一个“体会者”,有一个“逼迫”,有“被逼迫”的各种感觉。这些内容都是由于不明白真相。而要明白真相,就必须有与“明白真相”相对应的“智慧”,要有相应的智慧。佛法就是开启这种“智慧”的方法。佛法是觉悟的方法。“佛法是觉悟的方法”,这个是佛法最核心的特点。佛法是方法,觉悟真相需要通过对方法的实践。实践后,所证到的智慧和一切的真相同时显露。智慧和实相,也就是所说的“真如相”。真如,是一体两面。语言上的表达有“一体”,有“两面”,而“本然”并没有“一”,或者“两”(或者“二”),也没有“性”和“相”以及性相之间的区分。一切本然如是。要证得这个境界,就需要实践佛法,按佛法的内容去舒展身心。在佛法所指明的道路上往前走,终究将通过破除掉“人我执、法我执”,体证到没有任何实在的存在体。

【读书笔记】

01 什么是绝对欢喜?什么是大自在的状态?

欢喜,是身心喜悦的状态,或者说一种感受。绝对欢喜,是不受任何条件影响、而始终身心喜悦的一种状态。

比如,受人称赞时欢喜,被批评时就不开心,这种欢喜就是有条件的欢喜,是因为有“受人称赞”这个条件才欢喜。

比如,给人提了个建议,建议被欣然采纳,欢喜;反之,建议被置之不理,或者被否定,则闷闷不乐。这种欢喜,是有条件的欢喜,因为有“被欣然采纳”的前提条件在,才欢喜。

绝对欢喜,是不管是什么情况下都不会不开心、不会起烦恼,身心总是处于欢喜的状态,更准确说是平静的状态。因为“欢喜”这个词是针对“烦恼”而说的。没有了烦恼,也就无所谓欢喜了。

比如,有人称赞,建议被人采纳,欢喜;被人批评,或建议被置之不理,不起烦恼,也欢喜。这种欢喜就是绝对欢喜。换句话说,欢喜没有前置条件。

这种绝对欢喜,也是一种大自在的状态。进退皆无碍。

02 烦恼是由于不明白真相而起妄想

烦恼是由于不明白真相而起妄想,妄想得不到实现,妄想与实际的呈现有落差而产生失落感,或者体会到被逼迫。

通常,我们在劝人对待烦恼时,“不要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是最经常、听起来最有道理的一句话。

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错误都是别人的”。

从感受上说,好像烦恼确实都是别人给的,或者是外面的因素造成的。比如,一般地说,如果被批评了,就会起烦恼,“他/她凭什么这么说我”;给他人提个建议,可是他人却没有采纳,心里就也会起烦恼,“真是不识好人心”;告诉孩子这样做,可是孩子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于是烦恼就会出现,“这孩子,怎么就总是不听话呢”;做了一桌子菜,等着先生或孩子们回家来共享,可是大家有事回不来,于是烦恼也会起来,“真是没良心”;年底了,想着今年辛苦工作,应有大红包到手,结果红包没有那么大,烦恼缠绕心中,“唉,天下乌鸦一般黑”。

烦恼真是别人给的吗?自己真就那么委曲吗?

建议未被采纳、或者当即被否定,为什么会起烦恼呢?是不是因为在提建议时,就“期待”着对方会采纳,并且会称赞是个好建议,甚至还会“期待”这个建议被执行后,一切都非常圆满?但是,建议未被采纳,“期待”被浇了一头凉水。

被批评而起烦恼,是不是因为“期待”着被称赞?孩子不听话而生气,是不是因为“期待”着孩子能按照所说的去行动?先生孩子没回来吃饭而不开心,是不是因为“期待”着大家都可以回来?年底拿到了红包也是烦恼缠绕,是不是因为红包没有“期待”的那么大?

细细想一下,所有的烦恼,其实都来源于“期待”,是因为期待没有得到实现,或者现实与期待有落差。

期待,即是妄想。

03 烦恼的体会者,或者感觉到被逼迫

烦恼的根源,还有另一个角度,即是文章中说的烦恼的“体会者”,或者有被逼迫的各种感觉。

体会者,就是总有一个“我”在体会着烦恼。比如“我”会生气;把“我”气坏了;他明明针对的就是“我”;都是“我”的错;等等。这个“我”,或者常说的“我自己”就是烦恼的体验者。因为有这个体验者,所以就有烦恼。

还有“被逼迫的各种感觉"。突然被要求加班;被要求遵守某些规则;被要求做什么或被要求不能做什么;等等。由此引起的烦恼,即是被逼迫引起的烦恼。

无论哪一种烦恼,----是由于妄想引起的,还是体验者体验到,或者被逼迫的各种感觉----,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烦恼的原因。归根到底,烦恼是由于“有一个承载这些原因的主体”而起烦恼。

举个例子,有这样一个多人聊天的场景,其中一个观点提到了“受教育程度”。有可能,部分学历低的人就会起烦恼;而部分自认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可能就不会在意;还会有一部分人,压根就可能无感。为什么部分人会起烦恼呢?因为有一个“体验者”被那个观点击中了。

刀剑伤不了虚空。

04 烦恼是由于不明白真相

要明白真相,就要有相应的智慧。

什么是真相?万事万物的真相,以及“我们自己”的真相,是什么呢?

万事万物,包括观念、思想和“我们自己”,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因”和“缘”共同形成的。比如,我们的身体是由血肉筋骨和“识”(可暂且理解为“意识”)共同构成的。没有“识”的身体,是尸体;我们的思想观念,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屋舍等,也都是由各种物质构成的。

更深入地观察,这一切是因为我们看到、听到、嗅到、尝到、触到,才“知道”的。山河大地,是因为我们“看到”山河大地,才知道有山河大地在。对盲人而言,是没有山河大地的。而且,一个人“看到”的山河大地,与其他人“看到”的山河大地,是一定不一样的,无非是相互都有近似的描述。

这此道理,应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非常容易理解,并且会认为是正确的。但为什么绝大多数人也仍然是烦恼不断呢?

因为这些道理,并没有被真切地体会到。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道理可能只是被理解,被理解成诸多类似“道理”的一个。毕竟现在这个时代有许多类似的道理。

从根本上来说,这些道理,是可以“体会”到的,或者说,是可以在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噢,是这样的”“啊,就是这样的啊!”经历过这种真切体验后,这些道理,有可能就会成为语言、行动及思想所遵循的原则。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真相的智慧就开启了。

智慧,是本来就在的,不需要从他人、从外界索取,只需要开启。

如果把智慧比作可以照见一切真相的镜子的话,开启智慧,就好比是把尘封的镜子打扫干净。当然,打扫干净是有个过程的。体会到真相的那一时刻,好比是在打扫尘封时,突然触到了镱面,在镜面上划开了一道亮光。

05 佛法是觉悟的方法,是开启智慧的方法

佛法是觉悟的方法,这是佛法最核心的特点。

佛者,觉也。佛,应该是一个音译词,其本意思是“觉、唤醒、智慧”的意思。因此,佛法,是觉悟的方法,是开启智慧的方法,是认识真相的方法,是消融烦恼的方法。核心的特点是,方法。

方法,是可以用的。就如到驾校,学习起步停车、并线转弯、侧方停车、倒车入库的操作方法。佛法,也是这样的一些方法。

方法,是需要反复练习的。就如开车一样,如果不经过多次练习,即使是把侧方停车的方法说明背得烂熟,也是不可能把车停到位的。

佛法,是这样一些方法的统称。通常地说,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即八万四千种方法。每一种方法,就好比是一条通往山顶的一条道路。八万四千种法门,就好比八万四千条通往山顶的道路。

因此,修习佛法,并不是要把所有的法门都实践完,只需要在一条路上坚定不移地往前走,就可以到达山顶,也就是前面说的可以开启智慧,以至于智慧圆满。

《唯识妙法》即描述了从“识”下手的多种方法。依这些方法实践,就可以认识真相,可以开启智慧,可以消融烦恼,可以绝对快乐,可以优雅从容地生活工作。

因此,我们需要佛法。

06 本段落余下部分,先略而不说,在后面的章节中会逐渐明析。

《唯识妙法》读书笔记索引

行深

作者: 行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