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看到的是什么?

眼睛看到东西,我们似乎不会有疑问。看到一个人,就会相信“那是一个人”,看到一把椅子,就会相信“那是把椅子”。真的是这样吗?对此产生疑问,来源于一次奇妙的经历。有…

眼睛看到东西,我们似乎不会有疑问。

看到一个人,就会相信“那是一个人”,看到一把椅子,就会相信“那是把椅子”。

真的是这样吗?

对此产生疑问,来源于一次奇妙的经历。

有一年五一节,我们去济南游灵岩寺。那天太阳很好,寺内古树参天,树影斑驳。当走到一段碎石铺成的路上时,已经感到有些微微的乏了,所以就比较放松地走着。突然,眼睛中只是灰白相杂明暗不同的斑斑块块,仿佛都在一个平面上,就像一幅只有灰白色块的照片。有些吃惊,赶紧定睛一看,噢,那些明暗不同的色块,是路上高低不平的石头在阳光下形成的光和影。

当时即被震了!咋回事?再看看周围,一切都还是正常的样子, 人还是人,树也还是树,路还在脚下。

细细地体会,这就是说,纯粹的眼睛看到的,和“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想起光学中的眼睛成像原理。光线透过眼球在视网膜上成像。这就是说,纯粹的眼睛看到的,仅仅是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纯粹的眼睛看到的本来就该是一片片的光和影,只是平时我们不能体会到。记得听人说,她曾看到台上讲课的老师和背景,都在一个平面上,就像一张照片一样。

那为什么我们通常看到的不是这些灰白的“照片”,而是有远有近有凹有凸的“路”呢?《唯识妙法》“九缘成眼识”的解释:是“意识”或“思维”依于过往的体验形成的“种子”,把那些视网膜上的灰白的色块“加工”或“分别”成了路。这也就是说,其实,我们平时看到的所有,山川大地,草木花卉,人畜虫鱼,等等一切一切,都是“分别”出来的,都是依于“种子”分别出来的种种相状。

那么,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一定是不同的。因为依过往体验形成的“种子”是不同的。在某一方面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与普通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色盲的人看到的与不色盲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老花眼或近视眼看到的与不老花或不近视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心情好与心情不好时,看到的不一样;对某个东西有所了解后与不了解时,看到的不一样;细细地感受,现在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刚才看到的还是“黑白照片”呢,定晴一看,又变成了“石头铺成的路”。“人”本身,就是这样变来变去的,又哪里会有“同一个人”呢?

还有,在看的时候,光线变明变暗,距离变远变近,注意力或强或弱,也都在时时刻刻影响着“看”。

这样,平常我们说的“看到的东西”,是由这么多不定的因素决定着。每个人“看到的东西”,都仅仅是“每个人”看到的,而且也仅仅是“每个人”在那些因素共同作用下看到的。更准确一点说,“看到的东西”,仅仅是在每个人“心里的显现"。

既然是这样,那为啥我们还能互相聊天,还有“那个人”、“那把椅子”、“那辆车”等大家都共同看到的东西呢?这是因为大家都是“人”,有相似的“种子”,在描述心里的“显现”时,会有共同的相似的描述。即使是说“共同的相似的描述”,也是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种子”去解读和体会的。

是不是有些恐怖!眼睛看到的,都是不真实的,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真实的,一切都“只是在心里的显现”。

那我们该怎样看这世界呢?该怎么看,还是怎么看。只是得清楚地知道其本来的样子,不再执着地相信“就是我看到的那样”,与人交流、讨论,或是依此做决定时,都时刻提醒自己,这一切只是那个东西在心里的一种显现。他人描述的,是他人看到的,是在他人心里的显现。

行深

作者: 行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