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唯识妙法》之十一|唯识是唯了别;了别是一个过程

01 什么是了别?02 为什么说“每个生命通过了别创造着世界”?03 我执和法执。04 “我的世界”与“如实如是地显现的世界”有…

01 什么是了别?02 为什么说“每个生命通过了别创造着世界”?03 我执和法执。04 “我的世界”与“如实如是地显现的世界”有什么区别?05 怎样才知道是“迷”还是“觉”?06 怎样在“了别”的过程中下功夫?

【说明】《唯识妙法》是苏军敬先生关于唯识的系列讲述,于2016年12月出版。末学依书中指引,在苏先生指导下,观察世界、体会唯识,初得其妙意。本系列文章,依书中章段次第,交流末学读书体会,助缘有缘读者践行“唯识妙法”。

【原文:第347第2段】

熟悉了唯识妙法这些内容,我们就能够直接体会到修行中的一些秘密,一切都是“了别”,都没有自体性。每个生命通过了别创造着世界。有“我执”,那么,就创造着“我的世界”;没有“我执”,那么,就是如实如是地显现,如实如是地了别着所谓的世界。由此,就会知道,在了别的过程中是否有夹杂,是否有执着,是否有扭曲而不自知,是否有偏离而没有觉照。这些是最关键的内容。偏离扭曲而不自知,这就是“迷”。如果了别的整个过程清清朗朗,明明了了,不多不少,正如其是,如实如是,那么,这就是“觉”。要从“迷”转到“觉”,要实现这么一个转换,就必须在“了别”的过程中下工夫。了别就是“识”,唯识的“识”。唯识的“识”,不是一个存在体,而是一个诸缘和合的了别过程。了别是一个过程,了别就是识。识就是了别,识就是一个过程。“唯识”就是“唯了别”,这是一个点。

【读书笔记】

01 什么是了别?

了别,是一个不经常见到的词,是唯识的专用词汇。

《成唯识论》:“了別即是行相”。《佛学大辞典》“行相,是心识以各自之性能,遊行于境相之上,又行于所对境之相状,故名行相。”通俗地说,了别就是心识游行于对境上,对其进行了解、分别。比如,看到一个人,心就会对其相貌、身高、着装等进行了解、分别,即是对这个人进行了别,或者说是了别这个人。再如,听到一段音声,心会游行在音声上,对其进行了解、分别,是什么声音、好听不好听、有什么意思,等等,这即是心对音声的了别。

《成唯识论》:“识以了別為行相”。《佛学大辞典》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心识对于事物之境时,必现其影像于心內,如镜之于物,指其心內之影像而谓之行相”。通俗地说,当心了解分别某个事物时,心中必定会现起关于这个事物的影像,就好像是镜子中显现的物体一样。这个心内现起的影像,即是行相。

所以,了别起码有三层意思

一是,了别是个过程,是心对事物进行了解的过程。

二是,了别是个结果,是关于被了别事物的分别、判断。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得出结论“是一个男人”“是一个穿着红裙子的女人”“是一段钢琴曲”“这是句骂人的话”等等。

三是,了别是心上显现的影像。那个男人,其实是心上显现出来的男人,因为也许那只是一个雕塑,好比高速路边上的假警察;钢琴曲,也只是心上认定的钢琴曲,因为它也可能只是相似,也可能是电子合成出来的。

也许因为有这么几层意思,所以在唯识学中,经常使用“了别”这个词。比如说,“一切都是了别”。这句话的意思,起码可以理解为:一,一切都既是过程也是结果。这一刻的结果,又同时是下一刻的因;二,一切都是心上的影像,眼睛看到的乃至意识想到的,都只是心上的显现。对面来的那个人,只是心上的一个影,是自己的了别。听到那句不好听的话,只是心上现起的一个影,是自己的了别;办公室的味道不好闻,只是心上的一个影,是自己的了别;榴莲真难吃,只是心上一个影,是自己的了别;外面的空气好凉爽,也只是心上一个影,是自己的了别。爱情亲情也都是心上的影,是自己的了别。

了别,既是过程,也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这个结果,只是心上显现的影子,并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在,无体,也无性。

所以,六祖坛经记载并且广为人知的“幡动?风动?心动?”的故事,现在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六祖当时会说是“仁者心动”了。一切唯了别,幡动,只是心上的影。

02 为什么说“每个生命通过了别创造着世界”?

了别,是了解分别,是心对所有事物或现象的了解分别。比如,所有的山川大地、动物植物、高低快慢等,都是心“看到”的景象,是“相”。“看到”,即眼识,是由光线、空间或距离、眼根、作意、种子等九种因素共同成就的。在唯识中,这被称为“九缘成眼识”。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看到”的都会不同。比如,在阴天看到的颜色与晴天看到的颜色,肯定会不同;在心情好时看到的一个动作,与心情烦乱时看到的动作,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即不同的“看到”;是否受过某项专门的训练,“看到”的也会不同。一名油画家看到景物,与一位诗人看到的景物,一定是不相同的。事实上,每一个体生命看到的景物都会是不同的。有时,觉得是一样的,但也只是相似而已。所以,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其实只是自己的世界。

同样,每个人“听到”的也会不同。同样的一句话,对某些人来说,只是飘过的声音而已;而对某人来说,就会引起灵光乍现。还有些话,说的人本意是想表达一种意思,而听的人可能理解成完全相反的意思。所以,每个人听到的世界,也只是自己的世界。

触到的一切,是暖是冷?是湿是干?是滑是涩?是软是硬?等等,无非都是自己的感受。

舌头尝到的酸、咸、苦、辣、甜,是不是也是自己的体验?

鼻子嗅到的香味。曾经看到过一个采访,是说科隆香水的高管,印象中的文章说,他可以分辨出上百种香味。他的世界里,有可能全是气味,就像油画家的世界里,全是色彩一样。

这些“看到”“听到”“触到”“尝到”“嗅到”,即是“了别”。每个生命,都有各自的“了别”。

这就是“每个生命,通过了别,创造着世界”。

03 什么是“我执”?

“我执”,是强调了“执着”,也就是执着“有一个能作主的我”。是与“法执”相对的一个术语。

“法执”,是执着有一个实际存在的“法”在。“法”,是事物、现象以及各种观点、思想等。比如,前面说的眼识(看到)、耳识(听到)等是法;各种善的体验,如信、惭、愧、无贪、无嗔等是法;各种恶的心念,如贪婪、吝啬、傲慢、愤怒、欺骗等也是法;看到的色、听到的声、嗅到的香、尝到的味、触到的都是法;还有后悔、睡眠、思考、时间、死亡等等都是法。

从上面列举的这些,即可知道,它们都是转瞬即变的,并不实际地存在,只是在某些条件共同作用下,在心上显现出来而已。比如,“看到”,即眼识,在睡觉的时候,眼识就不存在了;更仔细地考察,即使在不睡觉的时候,眼识也会刹那刹那变化。比如现在正在看这些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流过,眼识即不停地变化。执着地认为这些法是实际存在的,就是“法执”。

有位朋友讲述她在海滩上的体验,很有意思。她说,在海滩上散步,看到海浪一个浪一个浪地,在沙滩边上产生许多泡沫。海浪把这些泡沫拥上沙滩,很是好看。这些泡沫有的在沙滩上消失,有的又随着海水回到海里。她就想,泡沫就是这样随着海浪生生灭灭,哪里有实际存在的泡沫呢?如果这些泡沫实际存在,那几亿年下来,整个海洋应该早就被泡沫覆盖了。

“我执”,与“法执”一样,也是执着有一个实际存在的“我”,或者说是有一个“起着主宰作用”的我。这是“我”的思想;“我”是这样认为的;他说的这句话针对的就是“我”;你们为啥不听“我”的话;等等。这就是我执。

事实上呢,“我”与“法”是一样的,也只是多种因素共同成就的。比如,现在正在读这些文字的“我”,又是由哪位指派来读这些文字的呢?是不是,有一条关于这篇文章的信息出现,之后这篇文章被打开,这篇文章的内容又恰好与心里某个念头相契合,于是读到了现在。“是谁在做主”?是不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有了当下的这个“我”,在了别着这些文字。

再来看,一个“我”正在与朋友高兴着。突然间,有个朋友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是在针对我,于是马上就变脸,摔门而离去。“是谁决定着变脸”?是谁让“我”摔门而去。

“我”,说到底,无非是一个一个相似相续的“心念”,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一个的“想法”;而这些心念或想法,无非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成就的,也就是“因缘和合”的。

所以,并没有一个实际存在的“我”。而执着有我,即是“我执”。

04 “我的世界”与“如实如是地显现的世界”有什么区别?

可以这样来观察“我执”。比如正在读这些文字,也就是眼识正在了别这些文字,从这些文字反射的白色、灰色、红色光线进入眼睛开始,“我执”就把这些光线组合成了文字,“我执”又把这些文字组合成“我的理解”,然后形成对或不对、喜欢或不喜欢等种种了别。是不是这样?这就是“我的世界”。

那么,“如实如是地显现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好比有个大圆镜,可以清清楚楚地照出所有的物体,一样也不会遗漏,一个也不会多出来。

如果镜面上有个红点,那么镜中显现出来的景物,就会有个红点。这个红点,就好比是“我执”。如果大圆镜表面有一层雾,那所有镜中显现的景物就都是模糊的。这一层雾,也可以好比是“我执”。

05 怎样才知道是“迷”还是“觉”?

怎样才能知道是“迷”还是“觉”?这是需要做功夫的。心念,总是像汹涌的河水一样,奔涌向前,永不停歇。这些心念中,一时迷一时觉。安定的时候,一般是在觉的状态;激动的时候、有情绪的时候,就是“迷”的状态。

怎样才能知道是“迷”还是“觉”呢?就是要有能力看到心念,看到每一个心念。不是在事后看到心念,感到后悔或后怕或庆幸;而是正在说话、做事和起心动念的时候,就要看到心念。是不是执着着有什么东西不变了?是不是执着着“我”的感受、“我”的情绪、“我”的观点了?

这是从“迷”转为“觉”的生死线。可以看到“心念”,才有可能从“迷”转到“觉”。不能看到“心念”,不在“心念”上下功夫,从“迷”转“觉”,是无有可能的。

怎样才能不断提高“看心念”的能力呢?说听同时做看同时想观同时,合称为“三同时”。即在说话的时候,听着自己说的话;做事的时候,看着自己正在做的事;在想的时候,观着自己正在想。这三个同时,是苏军敬先生总结发明出来的,在时时刻刻都可以在心念上下功夫的最高效的方法。

06 怎样在“了别”的过程中下功夫?

了别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成就的过程,就好比是沙滩上的泡沫。

在了别的过程中下功夫,这是个比较综合的问题。可以说,整部《唯识妙法》都是围绕这个话题在说。但就当下来说,可以立即着手做的,还是“三同时”,即说听同时、做看同时、想观同时。先从这里做起,逐步养成习惯。

在练习应用“三同时”的过程中,许多的疑问,都会慢慢消散。就好比春天的太阳出来,遍地的积雪都会融化、满山都会鲜花盛开。

《唯识妙法》读书笔记索引

行深

作者: 行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